2005年9月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六版: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我是消防兵奏出华彩音
本报记者 陈卓/文 王志浩/摄

 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,空气有点粘。
  与操场上激昂有力的口号声遥相呼应,寝室里的号角声、鼓点声起伏有致。杭州半山消防中队里,军乐队的日常训练正在进行。
  其实,这种“遥相呼应”已有5年历史。2000年半山消防军乐队建立,5年里进行了大小300多场演出,好评不断。
  “老兵平均每天保证1小时训练,新兵则要三四个小时。当然,这是在完成每天6小时的军事业务训练前提下的。”半山消防中队排长王良举从去年接手乐队管理工作以来,不仅指挥乐队演奏了几十首中外名曲,还让废弃的消防器材也变成了“乐器”。
  雷志钢正在敲的用厚帆布包的海绵,是他们自己做的鼓的模型,据说传到雷志钢手里已经是“第四代”——表面二分之一的帆布破裂,海绵残败。“这个小洞是我打出来的,那个大洞是前几代留下的。”瞧他练得还挺有成就感。
  潘君是去年刚进半山中队的,在军乐队里专攻萨克斯。刚开始练习的时候,他和军乐队里好多战友一样,是零起点,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、一个个单音开始练习。没有专业老师,老兵来教,“传、帮、带”是三大法宝。一天训练下来,练鼓点的手臂痛得拍不起来;学“吹”的两颊肌肉酸痛,嘴唇磨得裂开了大口子。平时食堂师傅做的菜总是偏咸,好补充军事业务训练大量出汗后的盐分,也让大家更有食欲;可那咸妹对嘴唇上裂口,刺激也特别厉害。结果,大多数军乐队的战士都因为“伤口”享不到口福,食堂师傅只能每次分炒一大锅清淡的菜。
  现在小伙子们越练越顺手了,练到高兴处,信手粘来自己的头盔、水带接口什么的,都能敲出一段节秦……
  在西博会的狂欢节大巡游中、前不久省公安厅举办的“平安之夜”大型广场综艺晚会上,都能看见这支军乐队的身影。尤其是“平安之夜”那次演出,一次,白天紧张排练,晚上,半山消防官兵出警出次,一夜没睡成,第二天还得继续排练。最终,这支军乐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,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。
  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即使是练得最苦的时候,这群小伙子都笑眯眯地给自己鼓励:“当兵不习武,不算尽义务;武艺练不精,不算合格兵。”